2012年02月29日

我家在工房

我和老公都在煤礦上班,因照顧孩子方便,乷呖苻家便從公司搬到了孔莊工房。剛來時很不適應,商店很少,菜市場也很小,遊樂場所也就工房裡的一個俱樂部、一個大廣場和工房外的一片田地,沒有公司的熱鬧繁華腰痛
“帶孩子出去玩呀。”樓下的阿姨跟我打招呼。 “嗯,不願在家了,非要讓我帶他下樓。寶寶快喊奶奶。”我牽著孩子的手說。在工房沒住多久,樓上樓下、左鄰右舍,都很熟了。門前樓後打打牌、織織毛衣、擇個菜、溜個狗,在外面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都要多,感覺就像老北京的四合院。出來進去的都要打招呼,有時站在樓前聊個天、逗個樂,或是去誰家串串門、蹭頓飯,都是很稀鬆平常的事,這種其樂融融的感覺很讓我著迷。
我是從農村出來的,覺得工房就像我小時候居住的村莊,人跟人之間沒有距離感,要不以前工房又叫工人村。村莊是人類聚落髮展中的一種初級形式,也是人類情感自然融會的一個依托。
傍晚帶孩子去廣場玩,放眼望去都是熟人,工房就這麼點,總共也就40來棟樓房,和公司一個稍大的村差不多,再加我們基本上都在孔莊礦上班,沒有任何陌生感。女人在廣場最北邊跳舞,孩子在廣場中間玩耍,老人在附近的路上溜灣,健身器材那兒三三兩兩或坐或站嘮嘮家常,一派祥和之象。
在工房住的越久,越是深深地感受到它濃厚的人情味。
因工房太小,賣早飯的攤位很少花樣也有限,頂多有個4、5家的樣子,我就喜歡吃對著工房門口的那家蔥油餅,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去他家買早點。要是他家哪天沒開門營業,我就會悵然若失。
因工房太小,菜市場也很小,人家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,基本上能滿足日常生活了,可選擇性不大。我一般都是認准了哪一家就不換了,偶爾有一兩天沒出來買菜,他們還要詢問這兩天怎麼沒出來呀,是不是帶孩子回娘家啦。我是他們的老主顧了,他們一般也知道我的喜好了,直接就問“土豆要幾斤?”“桃還是要軟的?”“要點小排再來點腿子骨是吧,就這樣一起燉才香。”秤不用看,價格也不用講,連買菜都是這麼充滿人情味Dr.Chang Kit
因工房太小,外面的飯店很少,在工房裡面有兩家開在家裡的,都取名職工餐廳,做得都是家常菜,菜式不多,但實惠衛生,很受歡迎。不想在家做了,打個電話給職工餐廳,不多會就送到家了;想在那兒吃也行,其實和在家吃的感覺差不多,喊上幾個朋友,要個套餐,再要上幾瓶酒,侃個大山、吹個牛皮,輕鬆愜意。我想單獨說說這個套餐,它可不像外面酒店裡的套餐,動輒幾百,它也就50元,兩炒兩涼、縈素搭配,外加一個大菜,4、5個人一個套餐就足夠了,量很足。整個工房對職工餐廳有著深厚的情感,每逢家裡來客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去職工餐廳要個菜。
出了工房走不了多遠,外面就一片田野,這也算我們工房人的一個不錯休閒場所。春天風箏成群,夏天雨後去田野呼吸新鮮空氣、能聞到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香味,秋天感受一個豐收的季節,冬天聽腳踩在積雪上的聲音。春夏秋冬能有這麼一片田野可去,可能要羨煞不少人吧。
俱樂部呢,白天晚上按時間段開門,也是很好的休閒場所。外面是棋牌社,老人在那兒打牌聊天的居多。裡面有乒乓球桌、羽毛球場地和健身器材,去晚了就沒地方鍛煉了,每天都有好多人排不上隊,只好在外面路燈下打羽毛球,或在小區路上跑跑步,只要能強之筋骨,在哪兒也無所謂,主要是要的這份感覺。
老公從小在工房長大,說住在公司他覺得自己像一個異鄉人,而住在工房有著說不出的親切感。那些阿姨都是看著自己長大的,同齡人也是從小一起光屁股長大的。蹭過誰家的飯,摘過誰家的瓜,爬過誰家的窗,一切都是那麼值得回味。
雖然在工房的日子單調但不乏味,簡單也多彩。以前莫名的孤獨感沒有了,多了份坦然踏實。以往對工房的第一感覺就是有點蕭條冷清,但住在工房的這些日子,這種感覺越來越淡,喜歡上了它的寧靜祥和與安逸自在以及濃濃的人情味,總覺得有些世外桃源的影子。
2)在要求在需要進行多次滅菌循環的操作情況下證明包裝材料和/ 料和/或系統驗證控制的可重現性。在進行物理性能驗證中 進行醫療用品



Posted by yyysam at 15:47│Comments(0)
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
 
<ご注意>
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、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。